7月江南,流金铄石。“现在好,河里都有鱼了,以前简直就是‘露天化粪池’!”蒋伟建在椒江区洪家街道上洋桥边开了3年多的包子店,店门口这条上洋桥泾,曾让他苦不堪言,“河道里堆满了各种垃圾,每天都闻臭味,夏天味道熏死人。”
上洋桥泾,曾是台州市区河道“有水皆污、有河皆黑”尴尬现状的缩影。统计显示,2011年以前,台州市区河道50%断面水质属劣V类,整个河网中79.2%断面水质无法满足功能区要求,尤其是城区河道和河流的下游水质常年发黑发臭,像一条条“乌龙”张牙舞爪。
从2011年8月开始,一场“铁腕治水大会战”在台州市区全面打响,誓还市民一片“水清岸绿”的江南水乡。铁腕治水一年来,效果如何?为此,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台州市区各条河道,记录下了河道的变化。
昨天上午,记者来到椒江区、路桥区交界处的上洋桥泾。眼前的上洋桥泾,河面宽约6米,河中碧波荡漾,岸边装着簇新的石砌围栏,围栏边是人行步道和景观植被。
“以前的上洋桥泾可不是这样子,不到3米宽的河面被各种垃圾填满,两旁餐饮企业直接往河里排脏水、倒厨房垃圾,河中仅剩的一小片水面也完全变黑,不时冒着气泡。”路桥区路北街道下宅於村支书於正福说。
“铁腕治水大会战”打响后,上洋桥泾被列入3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。一场攻坚战开始了:挖掘机进场了,挖泥船运来了,高压水泵打开了……淤塞十多年的“黑龙江”终于变清了。
“河道整治,全靠村民支持。”椒江区政府工作人员周金涛说。要恢复河道功能,拓宽水面势在必行。但上洋桥泾沿河都是塑料化工企业,还有大量违章建筑,有民居也有厂房。“一开始我们也很担心拆迁问题,没想到沿河工厂、居民非常支持河道整治。”於正福说。
椒江上洋桥村村民徐梅云来到河边一处地方告诉我们,3年前他花了5.6万元建起一间二层45平方米的建筑,每年可以给他带来2.5万元的租金收入。村里告诉他河道拓宽要拆房,他二话没说就拆。路桥路北街道下宅於村的於卫国,将自己沿河的塑料加工厂房生生往里退了3米。拆厂房、建围墙,都是他自己动手上阵,甚至还为此受伤住院。
下午,我们来到另一条“黑龙江”——椒江区葭沚街道的葭沚泾。这条河早已今非昔比,河水变清,站在河边一点闻不到臭味。
记者看到,15米宽的河面两侧,每隔10多米,就有一个“浮岛”——漂浮人工湿地,上面种着黄菖蒲、美人蕉等5种植物,此时正盛开鲜花,艳丽夺目。这样的“浮岛”,在这段河面上,共有46个,总面积约350平方米。
椒江区水利局水利建设站站长徐昌华介绍,这些“浮岛”,都是用来治污水的。原来,尽管水利部门早就在岸边修建了围栏和植被,但葭沚泾河水还是常年发绿发臭,水质为劣V类,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。2011年12月开始,椒江区水利部门专门赴宁波等地考察学习,投资约300万元,引进了有益菌水体生物修复技术、水生植物生态净化技术等先进治水方案。
河道中还安装了罗茨鼓风机和菌种输送泵,“4台鼓风机,每天轮流向河水中输送氧气,菌种输送泵每天释放一次生物菌。”徐昌华介绍说,生物菌可以有效分解河底淤泥,使河水不再发黑发臭;输送氧气则让河水更有生机。如今,河里已经能看到一条条小鱼苗在游弋。
今天上午,记者从黄岩城区的小码头上船,沿西江河一路往西南航行,即使是盛夏时节,两岸的葱茏苍翠依然令人心旷神怡。船行水上,时而惊起岸边的沙鸥,低旋着飞离。
每隔一段水面,就有一条河道清洁船。船上的清洁工人,操起长柄的捞网,将散落水面的生活垃圾、水葫芦等杂物一一捞起,倒入船舱内。“今天已经来回第二趟了。”清洁工人老刘摘下草帽当扇子,晒得通红的脸上满是汗水。
黄岩地处台州市区西面,区内的长潭水库、西江河等,正是椒江区、路桥区不少河道水系的上游。眼前的西江河,流至南门时,水道中分,往东连通椒江的东官河,往南连通路桥的南官河。
长潭水库是台州地区最大的饮用水源,关系着椒江、黄岩、路桥等地300多万市民的饮用水安全,有着“台州水缸”之称。然而,环保部门近年发现,长潭水库绿藻、氮、磷等指标有所升高。究其原因,农业面源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水的影响,是罪魁祸首。
“我们前期摸排发现,库区有大量未经审批的建筑。”黄岩区国土局国土监察大队大队长李新权介绍说,为了保护长潭水库的水质,当地已经10多年没有增加在库区的建房审批,从今年4月起,黄岩先后三次发起各部门参与的联合行动,重点拆除这些违章建筑。
据黄岩区国土局统计,“铁腕治水大会战”以来,仅在长潭水库库区,国土部门就拆除了5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,涉及11宗地。目前库区其他在建的违章建筑,也已全部停工。
公司地址 : 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新宇村建新工业园区(新宇村3组)
公司电话 : 0513-81211214,0513-81211819
公司传真 : 0513-81211124
公司邮箱 : hobbm@www.keruideseed.com